在線旅游行業(yè)正在經歷創(chuàng)業(yè)熱潮,越來越多的旅游行業(yè)從業(yè)者,或者熱愛旅游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投身其中。黃紹麟便是其中之一,他創(chuàng)辦的網站“旅行范”從出境游市場入手,希望用數據分析進行旅游商品導購。
黃紹麟既是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老兵,也是一個旅游達人。他1998年進入互聯(lián)網行業(yè),曾經創(chuàng)辦過行業(yè)博客《數位之墻》,還是新浪網早期員工;擔任社交網絡51.com總裁助理、湖南衛(wèi)視快樂購電商首席運營官,后來加入支付寶負責六億注冊用戶的運營管理;他還做過天使投資,投資的領域遍及游戲,電商,O2O等領域;除此之外,他熱愛旅游,足跡遍布四大洲幾十個城市。
從旅游產品的個性化推薦入手
黃紹麟坦言在支付寶的工作經歷給了他很多的靈感和觸動,以六億注冊用戶的體量,標簽化分群以及精細化營銷一直是電商公司的重要工作。換句話說,在阿里巴巴各個平臺上,如何精準地為不同用戶呈現(xiàn)不同的、滿足其個人喜好的商品和服務?這涉及到用戶行為分析、數據分析、用戶畫像等等一系列過程,最終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反觀在線旅游行業(yè),仍然停留在統(tǒng)一的產品篩選呈列階段,還沒有細耕個性化這塊土壤。“個性化卻恰恰是用戶最大的痛點。”黃紹麟說。比如在選擇酒店時,用戶可能會考慮:四星級、交通方便、離景區(qū)近、有免費早餐和寬帶、有家庭房等。但是不一定能找到完全滿足所有要求的,當用戶面臨取舍時,每個人的偏好不同,每一次還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過程充滿糾結,費時耗力。那么能不能通過技術方式幫用戶進行取舍呢?
以用戶行為識別旅游形態(tài)
旅游產品的個性化推薦要比普通電商復雜得多,普通商品有價格、品牌、功能等相對統(tǒng)一的維度,而旅游產品卻因時段、地點、參與者等千差萬別。“個性化的關鍵在于識別用戶的旅游形態(tài),進而展現(xiàn)合適的商品給用戶。”黃紹麟說。
要進行旅游形態(tài)識別首先要進行數據建模,據黃紹麟介紹,旅行范整理了海量的商品數據進行形態(tài)分群,導入用戶進行試驗,并反復修正;第一期一共建立了12種用戶旅游形態(tài)模型,包括小資范、精算范、小清新、白富美、精算范等,每一種人群都有特定的旅游商品選擇形態(tài)。
旅游形態(tài)的判斷主要依據是用戶行為數據,在一次自助游準備過程中,用戶都會反復篩選比較感興趣的酒店,旅行范的系統(tǒng)在這個過程中根據用戶行為不斷地重新計算。
黃紹麟說:“人群的分類還可以更細分,關鍵在于動態(tài)識別。”透過實時分析用戶在網上的點擊行為,一個被識別為“小資范”的用戶,可能因為下一次旅行要攜帶小孩一起出國度假,身份被重新識別為“親子游”。又或者,一個一開始搜索兩星酒店的用戶被識別為“背包范”,卻因為他發(fā)現(xiàn)曼谷的旅游商品很便宜,在逐步提高預算的過程中,重新被識別為“精算范”。適合不同旅游形態(tài)的旅游商品,因此可以精準的匹配到用戶。
未來旅游行情分析
旅行范的另外一塊業(yè)務是“明日機加酒旅游行情”,將指定目的地城市的未來半年內旅游行情視覺化成折線圖供用戶參考,然后提供給用戶不同的機加酒套餐選擇。
“根據我們了解,目前的出境自助游用戶有一半會選擇購買機加酒或者自由行套餐,有一半選擇分開訂酒店與機票。”黃紹麟說,這說明了有50%的用戶對于市面上的套餐并不滿意。原因主要是:不能配合套餐指定的出發(fā)日期,套餐搭售的酒店地點偏遠裝修老舊,不符合需求等。
據黃紹麟介紹,與普通的機加酒套餐不同,旅行范的方式是通過動態(tài)組合能依用戶指定的日期產生套餐,甚至是依照用戶的旅游形態(tài)組合出貼近用戶需求的套餐,例如小資套餐,親子游套餐等。
與境外旅游電商的合作分成
旅行范所有的產品都來自合作伙伴,以銷售傭金為收入。
黃紹麟并不避諱自己不是傳統(tǒng)旅游行業(yè)出身的事實,反而還強調在大數據的時代,商品的取得已經不是問題。透過與境外的旅游電商合作,旅行范迅速取得了大量的獨特的旅游商品。“例如與日本樂天的合作,我們取得了有特色的日式酒店,與臺灣的在線旅游上市公司合作,我們取得了有特色的臺東旅游行程商品”。
在黃紹麟的眼中,任何的旅游電商都是他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放到這個平臺。而他更專注在怎么樣解決用戶選擇旅游商品的猶豫與糾結,以及怎么樣幫助合作伙伴更有效率地銷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