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摩托羅拉公布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巨幅損失,公司CFO保羅·利斯卡離職。其實2月份以來,除了媒體不斷爆出知名跨國公司CFO因業(yè)績不佳而掛靴的消息外,與我們雜志相熟的一些CFO們也相繼傳來離職的消息,令人脊背發(fā)涼。其中黯然離開的不在少數(shù),這與2007~2008年中國內外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的狀態(tài)下,CFO紛紛加入pre-IPO公司以謀求更大發(fā)展空間和更豐厚回報時的躊躇滿志可謂冰火兩重天。
往往公司業(yè)績不好的時候也是“政治斗爭”最激烈的時候,這是職場的常態(tài),并不令人意外。但深陷其中的CFO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理性智慧地應對這復雜的“圈子圈套”,尤其是在這個經濟的冬天里,身處敏感職位的CFO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現(xiàn)在MNC(跨國公司)也挺亂的,到處都有不按規(guī)矩出牌的人。”一位前不久剛剛卸任一家500強醫(yī)藥公司財務總監(jiān)的朋友有些無奈地對筆者說。而本文的主人公閆華峰(DavidA.Young)也經歷過類似的處境,現(xiàn)在的他千帆閱盡,多了些通透的感悟,也多了些無晴無雨般的釋然,更愿意將自己的職場故事與圈子里的CFO朋友們分享。
采訪閆華峰的一個小時里,我仿佛置身于小說《圈子圈套》的現(xiàn)實版,隨同主人公身臨其境地歷經了一場跨國公司的政治暗戰(zhàn)。
“公司政治兇猛,是任何一位想在職場上生存發(fā)展的人所必須了解的事情,這也是職業(yè)經理人職場道路上需要凝心修煉的必修課,MNC的架構沒有好到可以規(guī)避人與人之間的傾軋程度,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斗爭是職場的根本屬性之一。”David坦陳。
閆華峰現(xiàn)在的身份是視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FO,在此之前他曾在國內主板上市公司、多家跨國公司擔任財務經理、財務總監(jiān)、中國區(qū)首席財務官等職務。對預算、成本、內控、融資、營運、資本管理等有深厚的積累和沉淀。2004年在美頓耐火材料集團工作期間,因應對歐盟反傾銷調查獲得歐盟“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認同,并位于行業(yè)第一名(五年內行業(yè)最低關稅)。如同我們所熟知的一些CFO朋友一樣,這份豐厚的履歷一樣是在經歷了無數(shù)的磨練、包含種種逆境下不懈的付出后累積起來的。
“蜜月期”
2005年11月,經過長達五個月的面試篩選程序,David終于如愿進入了一家有著280年歷史的機械制造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這是他從深圳來到上海工作三年后的夢想——換個環(huán)境,另找一家制造業(yè)的外資企業(yè),并把自己全部的才華奉獻給她。
R先生是這家德國公司的全球首席財務官,負責歐洲以外投資項目的財務與內控管理。2005年6月底這個快樂的美國老人在對David進行了第一次面試后,David注意到他們修改了招聘需求,實際上,這個公司想找的人選簡直就是翻版的自己。之后的日子,David和R先生相處甚歡,“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長者。”
當然,David清楚地知道如同其他跨國公司一樣,公司政治斗爭是不可避免的。其實,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歐洲的一家獨立人力資源調查公司的唐先生曾經囑咐過他,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很年輕,他們想做事情但往往不知怎么做。但明確的目標讓David義無反顧,他要為這家公司建立起完整的分批法成本核算系統(tǒng),用作業(yè)成本法分攤制造費用,1~2年內引入標準成本法;二是用自己在ERP、數(shù)據(jù)庫方面的經驗完成業(yè)務系統(tǒng)向財務系統(tǒng)軟件接口的開發(fā),并將這兩方面的貢獻推廣到這家公司在全球的業(yè)務體系中去。
在隨后六個月的工作中,David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完成了分批法成本核算框架的搭建;領導,與IT部門一起建立了庫存與財務系統(tǒng)的臨時接口軟件。
暗戰(zhàn)
跨國公司外表的光鮮下常常掩飾著內部的混亂不堪。進入公司后不久David就發(fā)現(xiàn)這家公司財務框架之外的諸多問題。產能利用率不穩(wěn)定,生產線缺乏標準化作業(yè),保稅物流不合規(guī)操作,供應鏈漏洞迭出,供應商結算積壓,倉庫材料賬與財務賬面數(shù)長期不符,賬面出現(xiàn)負數(shù)等等。“有些問題來自于單一部門內部,更多的問題來自于部門間的合作。我不愿去過分指責部門經理的過失,因為畢竟他們沒有獲得跨部門操作的授權。然而,我得被動地接受以此作為搪塞自己工作失誤的借口的經理們,并帶動他們用更好的方式處理工作。”
財務和業(yè)務的銜接問題永遠是財務管理層的隱痛。如果沒有總部的支持,任你有多強的溝通能力都會一籌莫展。而恰恰在企業(yè)一把手這個對CFO來說無比關鍵的人選上,David遇到了麻煩。
2006年2月,一個狂妄自大的德國人Hans(化名)被任命為這家德國企業(yè)中國總部的副董事長。盡管David無法理解這樣一個僅在廣州一家只有25個人的無外貿直接經營權的貿易公司中工作過兩年的德國人是如何被總部委以重任的,但是David理解他的職責所在之一是全力配合好這位副董事長的工作。
樹欲靜而風不止。雖然Hans把自己的過去說得無比輝煌,可在工作中交手三招內,David就看出他外強中干。根本不懂制造業(yè)的預算體系,對如何管理銷售、生產、采購與財務體系毫無建樹,甚至連Invoice與Receipt也分不清楚。在討論企業(yè)的總預算系統(tǒng)時,Hans對用千美元表達的預算函數(shù)計算結果中的進位差異糾纏不休,然后拿出廣州那家小公司的預算樣式炫耀一下,卻又以保密為名收了起來。Hans最擅長的是用extremelybusy來掩飾他的無知。當然,如果連司機買份午餐CEO都要用計算器加一加發(fā)票的話,這樣的企業(yè)高管當然要在無聊的瑣事中忙得一塌糊涂。
David深深地失望了,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配做如此規(guī)模企業(yè)的高管。他無法理解的是一個有著280歷史的優(yōu)秀企業(yè)應該是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卻為何在選擇中國區(qū)一把手上顯現(xiàn)得如此幼稚。盡管David能夠隱約地感覺到來自德國公司總部政治風雨的變換。
David可以選擇違心地在Hans面前惟惟喏喏、混上幾年等混走了Hans再挺起腰桿,然后心中暗喜自已才是勝利者。這是很多外企金領明哲保身的策略,但他仍有一絲憧憬,寄望于這家百年老店的董事會能夠在關鍵時刻煥發(fā)出它應有的深邃多彩的內涵。如同安徙生童話中那個童言無忌的孩子,David寧愿選擇說出真相。于是,當Hans再次對David的工作無端頤指氣使時,David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如同任何紙老虎一樣,在David目光的直視下,Hans不再那么囂張自大,他泄底了。泄底的同時,David知道他要下手了。
David奔赴德國總部參加董事會。前往歐洲的道路很不順利,法國航空搞錯機票、機場丟失行李、入住旅館領錯鑰匙、公司付費的手機欠費,仿佛諸多不順都在向David暗示“Hereisnotyourplace”。第二天的會議準備工作中,David和R先生發(fā)現(xiàn)Hans并沒有到總部參會,卻像一道閃電一樣回到了上海,他們都預感到了風雨來臨的前夜。
故事終于上演了。
Hans竟然趕在德國總部的董事會召開之前,在上海公司提前宣布了關于解散現(xiàn)有董事會、解聘CEO/COO/CFO的董事會決議(由于時差的關系,德國的會議尚未開始)。高層管理者的偏執(zhí)、無知、自私、炫耀、推卸責任、由于不深入了解實際情況而更加突兀。David曾經嘔心瀝血的事業(yè)竟然在上演了一場政治鬧劇后將他拋棄了,一起被拋棄的還有他尊重的R先生。
3月初的德國,下起了漫天的大雪?;叵肫鹱约簭淖x大學時就樹立起貢獻于企業(yè)、服務于社會的理想,十幾年來堅持不懈的追求,33歲進入外企總部董事會的David走過了一條光彩奪目但同時也異常艱難的路。在這條飛奔的路上,所有的猶豫、彷徨、痛苦悲傷都曾經因為執(zhí)著的理想而被深深地埋入心底,所有的成功、歡樂、青春飛揚總是被不停地追求所淡然忘卻。當David認為自己終于爬到高高的山頂時,卻看不到傳說中的雪蓮花。
就在David準備回國的前夜,他收到了來自鬧劇的主角——Hans的電話。公司由于保稅業(yè)務可能陷入一場經濟案件。Hans在電話那邊表示出了無能為力的無奈,David知道綜合財務、物流、法津的事件的處理非他莫屬。當David答應會回來處理此事時,Hans第一次對David說了句謝謝,真是無恥的可笑。
感悟
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后,David直接回到了公司,會同律師、業(yè)務伙伴公司的總經理工作到深夜。接下來的兩個月中,他全心地投入到這場法津糾紛中,同警方、律師、業(yè)務伙伴進行了緊密合作。當一切結束的時候,回想這段噩夢般的經歷,David顯得從容而釋然。之后,David選擇去北京中企聯(lián)進修國家一級財務總監(jiān)和劍橋大學高級專業(yè)級財務管理證書,順便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學業(yè)結束后,David回到了上海,開始了他的另一段CFO職場生涯。
David堅信,憑他的才干和閱歷,離開一份事業(yè)或許僅僅是下一個輪回的開始,人生也不過是在不斷的否定中前進。但對于經歷盡了職場跌宕的David來說,或許披荊斬棘的過往并不能讓此時的他輕易地興奮起來,“在路上”的漂泊感讓他深刻領悟了職場的無情和滄桑。
幾個月后,David得知策劃這場公司政治斗爭的主角Hans被解雇的消息。鬧劇中的另一個主角,在謊言的蠱惑下脫光了衣服的皇帝——德國總部董事長也終于醒悟了自已被騙的事實。騙子被識破了,皇帝卻付出了向公眾暴露裸體的代價,職業(yè)經理人也因此不得不重新規(guī)劃事業(yè)。相信這對公司、對個人都是一個傷筋動骨,甚至傷心的過程。David離開后若干日子從這家公司總機撥出的電話,他再也沒有接起。
如今,David說再選擇企業(yè)時,他更看重一個團隊,一個有凝聚力、互相支持的團隊,因為這是成就一番事業(yè),做大一個企業(yè)所必須的最核心的元素。采訪結束時,David深吸了一口香煙,淡淡地說道,“無論是在外企、國企還是民企,在理想的道路上飛奔的年輕人們都一樣會經歷初始的希望和不斷的失望以及再找到新的希望的過程。職業(yè)經理人必須慎重地選擇自己的事業(yè)平臺,同時要學會在任何一個平臺上盡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價值。”窗外,風輕云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