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太多,海螺殼明顯不夠用了。
■文/本刊記者 張山斯 丁保祥
殼公司總讓我想起可憐的寄居蟹,這哥們長不出堅硬的外殼,人生的大事就是找殼。海螺殼、貝殼、蝸牛殼,甚至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瓶蓋也會被它們拿來當窩。
運氣好,這些殼可以在海灘上撿到,但是絕大多數(shù)時候,寄居蟹并沒有這么好的運氣,它們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一般而言,它們主動向海螺們發(fā)動進攻,把海螺弄死、撕碎,將海螺殼打掃干凈,然后鉆進去,用尾巴鉤住螺殼的頂端,幾條短腿撐住螺殼內(nèi)壁,長腿伸到殼外爬行,用大螯守住殼口。這樣,它就搬進了一個新家。
我們的故事就要從寄居蟹和海螺殼說起。
寄居蟹蓬勃的需求
對于寄居蟹來說,小時候可以肆意地在小范圍內(nèi)安全成長,但是成年寄居蟹都需要遠行。在穿過物種繁多的沙灘之際,寄居蟹也面臨安全的重大危機,它需要一個旅行箱存儲一路攝取的食物供它持續(xù)遠行,也需要背著一套行囊抵御外來的威脅。
顯然,海螺們是寄居蟹的榜樣,它們每個背上都有一個堅固的殼??墒?,寄居蟹自己長成一個軀殼的時機已經(jīng)延誤、成本已經(jīng)太高,它們把目光轉(zhuǎn)向那些早已蒼老甚至死亡的海螺殼身上。
一片沙灘的海螺,繁殖起來總是很慢,相對繁殖較快的寄居蟹而言,自然生長的海螺數(shù)量幾乎是固定的。春暖花開,大批需要海螺殼的寄居蟹已經(jīng)成長起來,它們開始尋覓那些垂垂老矣的海螺,開始對海螺殼的爭奪。
有的寄居蟹一直守在老海螺們出入的地方,每當發(fā)現(xiàn)有老海螺死去,迅速沖出來占據(jù)這個海螺殼,清理殼內(nèi)的殘留物、放入自己的軀體、撐起新的海螺殼,然后邁向遠方。早期富有眼光的寄居蟹,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物種競爭的奇跡。
而更多的寄居蟹看到了這些成功樣本,開始模仿起來,只是,相對陸續(xù)繁殖起來的寄居蟹,海螺殼的數(shù)量實在有限,而且每只寄居蟹的體量不盡相同,每個海螺殼的容量與負重也大小不一,開始有一些有眼光的螃蟹扮演起了為寄居蟹尋找海螺殼的生意。它們勸說那些尚未死去但是已經(jīng)生病垂危的海螺,以一定的食物條件將背上的殼換下來,提供給有需要的寄居蟹。這個生意迎合了寄居蟹們的殼需求,也為垂危的海螺找到了卸下重負、頤養(yǎng)天年的必備食物,顯然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有一段時間,沙灘上到處都是忙碌的螃蟹,它們促成了一個又一個寄居蟹安家的成功案例,也解救了一只又一只根本背不動重殼的海螺。然而,漸漸的寄居蟹越來越多,而海螺殼越來越少,螃蟹的殼生意逐漸步入瘋狂階段。
輕巧、漂亮、堅固而且開價較低的海螺殼越來越少,剩下的海螺殼要不然就是過于沉重,要不然就是非常丑陋影響入住,還有的經(jīng)過風雨侵蝕早已千瘡百孔,實在難以承擔寄居蟹的需求。
在螃蟹的引導下,有的寄居蟹選擇了那些笨重的海螺殼,沒有辦法,它們甚至為此付出了大量的食物成本,最終仍然有可能鉆進一個自己背不動的海螺殼。即使有背得動的殼,卻被海灘上的巖石卡得太緊,根本就不能搬離。
寄居蟹買殼失敗的案例也逐漸多了起來,但是這并不足以影響螃蟹們的生意,因為寄居蟹越來越多,晚來的甚至連一個笨重的殼都分不到。而寄居蟹不斷降低底線的現(xiàn)象也層出不窮。
海螺殼的異化時代
生物世界有著神秘的食物鏈,也有著巧妙的調(diào)節(jié)力量。
突然有一天,海潮沖來一群健碩的大螃蟹,這些螃蟹來自遠處的一個沙灘,它們那里有著另外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大螃蟹洞悉了這里眾多寄居蟹們的需求,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新的主意。那就是,由大螃蟹領著一部分身體強健的寄居蟹,開赴遠處的沙灘,那里不但有海螺殼,還有貝殼、蝸牛殼,只要有實力,這些嶄新的殼唾手可得。
健碩的寄居蟹們崇尚遠處的風景,毫不猶豫地跟著大螃蟹們走了,它們大多找到了自己的儲物箱和大行囊。
仍然有一部分大螃蟹留下來,幫助更多的寄居蟹們開始殼建設。這些大螃蟹們極富經(jīng)驗地尋找到了大量的空瓶子、空瓶蓋,雖然體量上并不一定如海螺殼們那么大,但是多少解決了眾多實力較弱的小寄居蟹們的需求。
沙灘上頓時熱鬧了起來,然而,那些曾廣受追捧的老海螺殼們卻陷入了被冷落的境地。它們大多有著一個輝煌的記憶,海螺時代曾經(jīng)叱咤風云,如今卻是螺去殼空。甚至還有一些海螺殼曾被寄居蟹們光顧,只是,寄居蟹們也有生死輪回,空置的殼們個個沉重異常,體內(nèi)多半還有腐爛的殘余物質(zhì),甚至好多還被卡在巖石中間。
老海螺殼們何去何從,是在等待中被風吹日曬所自然摧毀?還是有機會被橫空出世的健壯寄居蟹重新拾起?
殼狀生存
有耐心看到這里的人,一定能夠體會到本文的邏輯。
目前,A股市場上的ST公司共有171家,根據(jù)2009年和2010年公布的并購事件,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發(fā)布過重組預期的殼公司達131家,占總數(shù)的76%,其中,ST張銅等少數(shù)公司重組成功。
中國錯綜復雜的上市公司殼現(xiàn)象,根本的邏輯就是不斷成長起來的新公司,在獨立IPO之外尋求借殼的根本性需求。如今,那些曾經(jīng)輝煌的殼公司,它們價值幾何?它們何去何從,又將會不會在不斷變化的證券市場環(huán)境下,劃出新的命運曲線?我們試圖描繪殼公司的生存現(xiàn)狀:
保殼運動
浪起潮涌,海螺們在隨波逐流中沉浮歷險,安居遠行。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總是想要保住已有的權益。保殼是“殼狀生存”的第一要義??梢詻]有固定資產(chǎn),可以沒有流動資產(chǎn),也可以沒有主營業(yè)務,但是一定要有“殼”。有殼就有價值,有殼的海螺生命就精彩。盯住市場虧損3年才退市的規(guī)矩,兩年虧損,1年微利就可以巧妙地度過危機,年復一年地生存下去。
而殼公司往往都無主營業(yè)務收入,而且背負著種種的費用與欠賬,過著資不抵債的狼狽生活,盈利從何而來?每當?shù)搅藴蕚淠陥蟮娜兆?,也便是各個殼公司迎接大考之時。殼公司們東奔西走,為尋求現(xiàn)金流拜訪各路神仙——這段日子也是輕松了許久的殼公司最繁忙的時期,作為公司而存在的忙碌感覺已是久違。
年報公布的時候最為精彩,各殼公司各顯神通,或多或少,或盈或虧,總是能夠規(guī)避退市的威脅。
其中,通過資產(chǎn)重組“脫胎換骨”的最為幸福,變賣資產(chǎn)者比較狼狽,獲得債務豁免者感到僥幸,也有收到政府補貼莫名地興奮。
例如,ST星美動員卓京投資趕在2007年底前兩天與星美聯(lián)合簽署協(xié)議,豁免后者6999.16萬元債務——星美聯(lián)合2007年年報由此扭虧為盈,賬面盈利495萬元,避免了退市的命運;ST九發(fā)獲得了原來的準重組方的700萬元補貼,年報飄紅也不是問題;ST中葡則賣掉地產(chǎn)公司,賣掉日常生產(chǎn)設備,并獲得了銀行減免的3000萬元利息;ST德棉、ST金化則收到了政府送的補貼、紅包……保殼甚是容易,退市只是偶然曾聽過的傳說。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上市公司退市,哪怕它們實際上都負債累累——換成不上市的公司,它們早就破產(chǎn)清算魂歸地獄了。
保殼似乎也不再是一個讓上市公司尷尬的話題。ST星美對保殼毫不諱言,坦言3年來“唯一的奮斗目標就是重組之后烏雞變鳳凰”,其董秘徐虹明確表示2011年的任務就是保殼??詹豢諝ぃげ黄ぐ鼘π敲纴碚f絲毫沒有必要背上某種包袱?!肮就瓿善飘a(chǎn)重整的戰(zhàn)略清場,確實是一個殼公司,這種殼資源至少在今天以前,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主板、中小板都存在一個借殼上市的問題?!焙唵我徽Z,描繪出了殼公司的“重要使命”。
重組概念附身
重組上市是殼公司的追求,重組概念是殼公司最迷人的氣質(zhì)。而圍繞重組有著太多的悲喜故事。ST海鳥,永遠的不死鳥,頗有大丈夫生而不死的氣概,曾經(jīng)3年內(nèi)4次宣布重組,連續(xù)虧損5年;ST寶麗來15月內(nèi)也曾經(jīng)嘗試過3次重組,分分合合,始終在重組的消息中滋養(yǎng)、生存。
與重組概念相關聯(lián),殼狀生存在二級市場也總能體現(xiàn)。去年底、新年初,已經(jīng)被A股市場定義為“重組季”。這是ST族推出重組方案最頻繁的時期,也是投資者炒作相應概念股最瘋狂的時候。這段時間,A股畸形的炒作邏輯演繹到極致,也會將充滿滑稽色彩的投機氛圍推向頂峰。就像ST海鳥,在其退市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股價仍然能夠強勢漲停,怎樣的邏輯才是最好的解釋?
當我們譴責公司被掏空過程中的“原罪”,譴責其帶給二級市場中小股東利益損傷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中小股東非常喜歡這些殼公司,將賭注都壓在一場重組的投機上。讓市場做到透明很難,讓殼公司迅速重組涅槃重生也很難,讓市場停止對殼公司的投機更難。
當“勤勞致富”信念都被社會質(zhì)疑、取笑的時候,當股民看到“ST”的警告卻仍然押注殼公司的時候,也便給了殼公司一個被動的生存理由,殼狀生存也讓資本市場擁有了一種詭異的魅力。
相關利益方的博弈
一場殼公司的重組,往往會牽扯到多方的神經(jīng)。
重組企業(yè)恨不得重組一步到位,他們尋求證券市場的入場資格,期盼著一段時間之后增發(fā)再融資,也在盤算著借殼成本是否太高?
地方政府十分熱情,為了地方企業(yè)、地方資本形象的利益,他們踴躍推動著殼公司的重估,卻也喜歡在必要時橫加指責,對重組過程加以影響。
地方的債權方,也往往在殼公司的重組過程中,將債權加以重整,常常變作殼公司重組的一方大股東,是不是想橫插一杠,再撈上一筆。
也有中小股東的利益。開始押注買重組概念的股票之時,他們是在投機;之后股東大會上狂熱而聒噪,在喧囂中否決低價增發(fā)的重組方案,是情緒的宣泄,是對自我利益的主張;他們?yōu)楣善钡膬r格而來,也為股票的價格而去。
當年,ST興業(yè)的兩個大股東的股權爭奪激戰(zhàn)正酣,上海蘆灣體育館內(nèi)人聲鼎沸,全國各地趕來的股東們陸續(xù)到達這里。這或許是史上股東出席率最高的臨時股東大會,股民們踴躍發(fā)言。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顫顫巍巍地走上臺發(fā)言,將大股東趕下臺來的片段成為經(jīng)典。
投行、券商、監(jiān)管機構、企業(yè)職工……都能夠卷入其中,站在各自的立場申訴著不同的價值主張。所謂分歧,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利益,即使雙方反目后重新坐到一起的原因,也還是為了利益。
利益在涌動!每個人都有過不靠譜的朋友,每個股民都押注過一只不靠譜的股票,每一個殼公司身后也都有一個或幾個不靠譜的相關利益方,策劃著一次次的重組,成功與失敗。
比如,曾經(jīng)ST九發(fā)十分渴望與南山建設攜手,但是到后來竟與后者公堂相見,那也是因為ST九發(fā)憤慨對方對重組承諾的背叛;只是背后的債權人曾神秘地注入的一部分“問題”資產(chǎn),也恰恰是重組未遂的直接原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