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的溫州,在美麗的楠溪江畔,一個小男孩經常在放學后追逐著綠草地上的紅蜻蜓。因為家里窮,沒有太多的文化生活,紅蜻蜓成了他兒時最好的玩伴。小男孩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兒時美好的記憶便成了如今的品牌,成了他一生都揮之不去的情結。
那個小男孩,就是今天紅蜻蜓集團的董事長錢金波。跟許多白手起家的溫州商人不同的是,錢金波看上去文氣很重,一副金絲眼鏡更添了些許儒雅。最近,在紅蜻蜓杭州集成店開業(yè)之際,他向記者談起了自己頗為傳奇的創(chuàng)業(yè)路。
所謂集成(GT)概念店,是指一個品牌旗下各類產品的集中展示,滿足“一站式”購物的需求。
注重企業(yè)核心競爭力
溫州人都是很早就"下海"經商。少年離家后,錢金波跟著銷售大軍走南闖北,做皮革銷售許多年。在做銷售的過程中,他意識到,企業(yè)沒有核心競爭力是做不大的。他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
于是在1995年,他32歲的時候,“紅蜻蜓”品牌在鞋企林立的溫州悄然誕生。如今13年過去了,他的企業(yè)已發(fā)展為一家集專業(yè)制鞋、皮具、服飾等多元投資的、大型的現(xiàn)代化企業(yè),年產皮鞋1000多萬雙,近幾年來銷售額增速一直保持在25%以上。
錢金波創(chuàng)業(yè)時,家鄉(xiāng)溫州已有4300余家大大小小的鞋企,大家像軍閥混戰(zhàn)一樣,拼命爭奪國內外市場,其中不乏如康奈、奧康等佼佼者。
那一年,錢金波在老家溫州永嘉開始創(chuàng)辦紅蜻蜓。
就在其他溫州老板忙于擴建廠房、提高產量時,錢金波獨辟蹊徑,他選擇了產品研發(fā)和渠道建設。
那時候,記憶里的紅蜻蜓,成了他的經營靈感的源泉。他根據仿生學(bionics)的原理,建立起一套企業(yè)的經營理念。
紅蜻蜓有一個大腦、兩只眼睛、四只翅膀和一條尾巴。一個大腦就是增長方式的轉變,要通過文化和品牌的宣傳來推動增長;兩只眼睛就是研發(fā)和渠道;四只翅膀是企業(yè)的四大工程:人才工程、名牌工程、創(chuàng)新工程和規(guī)模工程;而一條尾巴,則是以品牌為核心帶動生產。在他看來,這些事情是遠比生產更重要的事情。
他在1996年的一次媒體訪談中說:“溫州正處在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期,我們在這個時候上馬當然要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檔次,那種小打小鬧,擺脫不了小農經濟、家族觀念的作坊是締造不出現(xiàn)代名牌的。”
1995年成立初,錢金波就非常注重打文化牌,并堅信文化對于品牌建設的意義所在。
他開了溫商鞋企的先河,設立中國第一家鞋文化研究機構,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家鞋文化展館,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鞋履文化辭典。2005年5月,他推動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總投資600萬元的中國第一家鞋文
對中國鞋文化的研究,使錢金波和他的紅蜻蜓始終處于行業(yè)領先的位置。有這樣一種文化基因鋪墊,紅蜻蜓在經營13年之后,開始了新的創(chuàng)業(yè)。
做中國的奢侈品牌
錢金波想把紅蜻蜓做成中國的LV或者GUCCI,他說,“做中國的奢侈品牌,這是我的夢想”。
他經過多年觀察和思考,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已經到來。但是這些白領級的消費群體,他們既要追求時尚、追求奢侈品牌的感覺和那種購物體驗,但也要消費得起。
他經常去巴黎,看到香榭麗舍大街上聚集了歐洲眾多奢侈品牌集成店,里面有服裝、鞋子和飾品等,感覺這種模式真的很好。他于是想到,為什么不能據此做一衍生,把紅蜻蜓從鞋子的品類衍生到服裝、皮具和配飾,構成“集成”概念呢?
考慮明年上市
溫州人以敢想敢干出名。他說,自己有信心把西方的奢侈品經營模式引入紅蜻蜓,既可以讓消費者滿足內在體驗和對時尚的需求,也能讓他們買的起?,F(xiàn)在,紅蜻蜓的鞋子價格定位在人民幣300元至700元(59—138新元)之間,這個價位,是符合目前白領階層消費水平的。
錢金波說,盡管紅蜻蜓的價格不高,但絕不會影響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牌的認知,因為“紅蜻蜓具備了奢侈品牌的基因和氣質”。一方面,它從鞋文化的研究中,獲得了對文化延續(xù)和潮流輪回的把握,之后把研究成果注入到設計中。另一方面,它聯(lián)手國際著名的運動鞋科技企業(yè)比利時RSscan研發(fā)出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運動皮鞋,意在抓住奧運會商機,引導時尚潮流。
展望未來,錢金波豪言將在3年內建成500家集成店,屆時它們的銷售額將會達到50億人民幣,占到公司總產值的50%.他說,紅蜻蜓正考慮明年上市,借資本的力量“振翅高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