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羅尼·里斯(Ronnie Reese)
在許多引人注目的宣傳中,新培訓科技的重要性似乎已經完全超越了課堂教學,“坐在教室上課”似乎變成很蠢的事。社交網站、虛擬課堂和遠程教學即使還沒徹底取代課堂學習,也已經讓傳統(tǒng)培訓方式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場——然而,千萬不要相信這類夸大的說辭——人力資本媒介咨詢集團(即《首席學習官雜志》的研究部門)的最新數據表明,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依然“老當益壯”。事實上,許多公司只是把新科技用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強化和補充,用以改善學員的學習體驗、提高參與感與合作意識,并讓學員能夠更好地面對現代企業(yè)競爭環(huán)境。
大多數時候,新的學習技術并不是要取代課堂教學,而是互相彌補和增益,目的在于提高培訓的實際效益。例如在過去,模擬學習(Simulation)——讓學員練習熟練新技能的絕佳方式,學員能夠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不斷嘗試、犯錯和改正,以逐漸掌握技能——基本上都是通過電腦來完成的。然而這項技術也在逐漸變得更重視面對面的交流。
“游戲”始終是模擬的核心元素,但今天的模擬學習早已不止于知識的獲取,還擴展到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應用、分析、探索及自我成長等方面。而且,許多“模擬”是發(fā)生在實體課堂中的。
持續(xù)性技術VS破壞性技術
在1995年《哈佛商業(yè)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介紹了“持續(xù)性技術”和“破壞性技術”這兩個概念。
“持續(xù)性技術”(Sustaining Technologies)指那些不改變事物本質,但能夠讓消費者擁有的產品“更多或更好”的技術創(chuàng)新;破壞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則是徹底改變產品屬性的技術,它們顛覆了消費者過去對產品的看法,提升了過去被低估或不重視的產品特性,創(chuàng)造出新的市場,最終取代舊的技術。
2011年的企業(yè)學習可以說是“持續(xù)性”和“破壞性”技術的混合體?;谡n堂的、由講師引導的培訓(Instructor-led Training,ILT)依然占據著主流位置,但新技術——諸如由學員自己掌控進度的e-Learning方案,以及通過社交網站、博客、維基和討論群組所進行的非正式學習也逐漸被接納,因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了時間和成本。然而,這些新技術通常無可避免地少了點人味,偏偏“人”這個因素正是許多企業(yè)所重視的。
課堂培訓魅力依舊
根據人力資本媒介咨詢集團2011年的調查,41%的受訪企業(yè)采用了基于課堂ILT作為主要培訓方式;排名其后的是由學員掌控進度的e-Learning(17%),這種方式的便利性(24%)和成本(17%)成為大家青睞的主因;正式的在崗訓練(OJT)也成為14%的受訪企業(yè)的選擇,有效性(17%)是這項技術采用率逐漸提高的關鍵因素(見圖表1、2)。
自2009年至今,平均有43%的受訪者表示基于課堂的ILT培訓是公司的主要培訓方式。而在2009至2010年間小幅成長之后,e-Learning和正式在崗培訓的比例都出現了下滑,但其他一些培訓技術則有了些微的增長:教練/導師制獲得9%企業(yè)的青睞,隨后是虛擬課堂(7%)和非正式的在線學習(5%)。
“后來者”居上不易
不過,盡管近半數的企業(yè)在2009至2010年間選擇了課堂培訓作為主要培訓方式,但這種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采用率近年卻呈現逐漸下滑的局面。受訪者指出,高漲的成本以及對有效性方面的質疑,是課堂培訓衰退的主因。
而非同步學習,如e-Learning、移動學習等由于高度的便利性和相對低廉的成本,形勢持續(xù)看好。事實上,高達49%的受訪者認為e-Learning技術在未來12至18個月會有“些微增長”或“顯著增長”,看好移動學習增長的比例也有18%(見圖表3)。
此外,教練/導師制通常被認為是傳授多樣性技能的理想方法,因此也被看好。37%的受訪者預期在未來12至18個月會更多采用這類技術。最后,非正式學習方式——包含社交媒介、博客、維基和討論群組也被36%的受訪者關注。
基于課堂的培訓方式幾乎被運用在企業(yè)培訓的所有方面,如65%的企業(yè)用于商業(yè)技能培訓、63%用于領導力開發(fā),崗前/新進人員培訓54%采用此法,而用于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和教導技術能力的分別達39%和33%。在2011年,規(guī)范培訓(Compliance Training)是唯一不以課堂培訓作為主要培訓方法的領域,在這一方面,有60%的受訪者選擇了由學員自我掌控進度的e-Learning。
作為潛在的“破壞性技術”,e-Learning和非正式的在線學習擁有高度便利和節(jié)約成本等好處,但它們尚不能滿足企業(yè)的所有需求。在大多數的培訓領域和層次,基于課堂的ILT、正式在崗訓練和教練/導師制依然是主流,因為它們擁有在線學習所欠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學生間的緊密互動。
企業(yè)對傳統(tǒng)培訓方式依舊偏愛,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新技術在人際互動方面存在短板。新的培訓技術具有補充、完善甚至替代傳統(tǒng)培訓方法的潛力,但想要徹底取代課堂培訓中的親密互動以及“人味”,恐怕還要過很多年才有可能。
(本文編譯自Chief Learning Officer)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