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四虎在线,日本激情网

國際板漸行漸近

2011-04-13 11:23:47      挖貝網

  文/桂浩明

  十幾年前,媒體對“奔馳汽車駛入上海股市”的報道成為泡影,而現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雄心,使得國際板獲得生機。

  繼成功推出創(chuàng)業(yè)板、股指期貨及融資融券后,今年,境內資本市場建設的焦點話題轉向了國際板,即吸引海外企業(yè)到境內股市發(fā)行股票并上市交易。全國“兩會”期間,有關方面負責人明確指出:國際板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經制定完成。

  目前,已有部分海外企業(yè)正與境內的投資銀行聯系,希望能在第一時間來境內資本市場融資并上市。雖然根據官方的說法,推出國際板并沒有“時間表”,但在廣大投資者看來,國際板的誕生已經漸行漸近。

  爭論下的新生兒

  現在,市場輿論對于推出國際板問題還存在很大爭議。

  在境內股市剛剛誕生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滬深股市僅有幾十家企業(yè)上市。當時,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負責人,就提出了讓海外企業(yè)來境內上市的設想,并且與德國奔馳汽車公司進行過初步接觸。為此,媒體還以“奔馳汽車駛入上海股市”為題作了報道。

  不過,此事并沒有得到投資者的普遍認同。因為在當時,投資者最反感的就是擴容,并且堅持認為擴容是股市走熊的根本原因(而當時管理層的救市舉措就是暫停發(fā)行新股)。既然本國企業(yè)發(fā)股票都會引起境內投資者反感,更何談海外企業(yè)來上市了。

  十幾年過去了,面對現在將推出的國際板,市場的不同看法不再是擔心由此帶來的擴容壓力,更多是關注海外企業(yè)來境內股市發(fā)行股票并上市,有可能會對現行的股票估值標準形成很大的沖擊,從而導致股票價格體系的大規(guī)模調整。

  那么,為什么在這樣的輿論環(huán)境下,有關方面還是堅持推出國際板呢?這里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境內股市從小到大,有了巨大的發(fā)展,現在就市值而言已經超過了日本,居世界第二。這樣大的一個證券市場,只有境內企業(yè)上市而沒有海外企業(yè)掛牌,似乎在結構上是很不完整的,因此現在需要補上這一環(huán)。特別是上?,F在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沒有海外企業(yè)掛牌交易,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當開設國際板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聯系起來時,自然就獲得了來自各層面官方的支持。

  第二,境內股市在基本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以后,在理論上已經與國際市場基本接軌。但是,仔細看看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一直為權威媒體所抨擊的熱衷炒作題材股、忽視績優(yōu)權重股投資價值的投資理念,以及新股發(fā)行中所的“三高”現象等,都是管理層希望盡快予以解決的問題。而引進海外企業(yè)上市,借此樹立良好的投資標桿,為境內投資者提供價值投資標的,的確也是有關部門開設國際板的一個目的。前不久就有媒體報道上市公司可能“按季分紅”,因為這是海外企業(yè)的習慣做法。有了國際板,這種做法就會引進境內市場,有利于改變境內股市文化。由此可見,把國際板上市企業(yè)作為境內上市公司的樣板,無疑也是一些部門力推國際板的原委。

  第三,通過建立國際板,讓部分紅籌公司得以回歸境內股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境內流動性過剩及投資渠道狹隘,特別是優(yōu)秀上市公司數量少且后備資源不足的問題,確實是管理層的一貫思路。國際板的想法在前幾年就已經比較成體系,只是在先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創(chuàng)業(yè)板問題、以及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問題,使得推出國際板的時間不斷被延后。

  國際板為投資者提供機會

  從市場發(fā)展的角度來講,建立國際板是必然的,而且極大地有利于國際板所在地的投資者?,F在,盡管全世界的上市公司數量很多,但是真正效益好的且能夠保持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卻并不多。它們是全球的證券交易所都在爭奪的優(yōu)質上市資源。

  中國的投資者經常感嘆為什么中國移動這樣的公司沒有在境內上市,百度這樣的公司要到美國去上市,它們更多的是給海外投資者帶來了收益。在這里,固然有境內資本市場本身發(fā)展不充分的問題,但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到,海外交易所在吸引全球的優(yōu)質企業(yè)方面十分擅長。

  理論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于其他國家的投資者而言,一定是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離岸金融市場,也就是說,一定會有海外企業(yè)上市。從這個層面上講,管理層力推國際板,是有遠見的,如果再不抓緊國際板的建設,很可能會貽誤時機,將來一定會顯得被動。

  另外,中國的投資者已經習慣了投資境內企業(yè),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這還是不夠的。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活動自然也是全球化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投資必須有全球視野。

  而且,通過全球配置,能夠有效地降低持有單一國家或地區(qū)股票的風險,為取得投資收益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三年前,中國曾經考慮開設“港股直通車”,將境內資金引導至香港市場,當時的背景是一大批資金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到達香港開展投資活動。由此可見,境內投資者愿意投資海外市場上市公司。而開設了國際板,實際上也是為大家的投資提供了方便,并且也有利于控制風險。所以,當大家以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國際板時,這應當是一個真正的利好。

  國際板框架尚需完善

  對國際板的另一種擔心,是開設國際板,可能改變了原有的市場格局,對已有的投資理念乃至股市文化會構成一定的影響。投資理念與股市文化可以是多元的,而且,國際板的發(fā)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開始掛牌的海外公司數量并不會太多,因此很難構成太大的沖擊。

  這有點像早年國內開辦三資企業(yè),其經營模式與當時的國有企業(yè)和集體企業(yè)存在很大差異,有人也曾擔心會構成沖擊,但是,實際情況大家都看到了,并沒有出現沖擊,相反更多的是出現了互補。

  人們可以相信,國際板開設以后,境內股市的上市公司結構會更加完整,投資價值也會更加突出,對于投資者來說也會面臨更多的投資選擇,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至于說到海外企業(yè)按季分紅,這樣的企業(yè)到境內上市會不會影響到境內企業(yè)的運行問題,這實際上是個“偽問題”。因為海外企業(yè)真正按季進行分紅的是極少數,沒有示范意義。由于國情的不同,這種行為也不可能在境內公司得到推廣。一些人士把這個作為開設國際板的理由是沒有道理的,而廣大投資者也不必因此而感到擔憂。

  應該說,以現行的制度來看,國際板的整體設計思路需要符合境內股市運行的大框架,而且也必須以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還不能自由兌換為前提,要把這些問題都處理好,讓投資者放心地投資,不能對境內其他投資板塊帶來不必要的干擾,在這些方面恐怕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人們也在呼吁,相關的國際板基本框架文件能夠盡快公布,讓公眾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并且能夠在市場的共同討論中,不斷臻于完善,從而為國際板的順利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