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基因被改造過的豬,能說人話,它最大的希望就是被人吃掉。它把這個愿望告訴了一個素食者,素食者想:不吃掉這頭豬,就是不尊重它;而吃掉它,就和素食者不殺生的觀念相悖。吃不吃?這是個問題。
撰文/啟航 編輯/Reiko
這是一本能夠引人思考的書。副標題說有“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實際上,針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并非完全是哲學方面的。作者講了很多故事,同時提出100個問題(按書中序言所說,或者也可以稱為100個情景),然后予以評說。這些問題(或情景)通常會把人置于一個兩難的境地,讓人無法選擇。
殺與不殺
殺掉一個無辜的人肯定不應該,可是如果不殺,你會因為違背命令被處決,你不殺的那個無辜者也會被別人殺死,而且死得很悲慘。在這樣的前提下,你該不該動手?士兵薩克斯碰到的就是這樣的事。
薩克斯接到命令,讓他先強奸然后再殺死一個囚犯。據(jù)薩克斯所知,這名囚犯是個無辜的平民,思考后他發(fā)現(xiàn),他沒有別的路可走。按照上級的命令去做雖然不對,但是他可以盡自己所能讓囚犯死得痛快些,不受折磨;不按上級的命令去做的話,他會被處死,而那個囚犯同樣會被殺,而且另一個處決囚犯的人可能會比他下手更毒辣。所以薩克斯覺得,還是自己動手比較好。
如果薩克斯不殺人,那會造成自己被殺也讓無辜者被殺的結(jié)果,但對于他來說,這符合道德上的標準??墒牵瑺奚约?,又讓無辜者遭受更大的折磨就對了嗎?
這個故事的答案,您來想想看。
20年前的那個是我嗎?
一名罪犯被雇傭去偷一艘著名的船時發(fā)現(xiàn)那里有兩艘看上去一模一樣的船。哪一艘才是他要偷的呢?沒有人搞得清楚,保安說他們奉命修理那條著名的船時,更換了很多部件,老船上的部件幾乎都被換了一遍。而那些換下來的部件并沒有丟掉,而是重新組裝成了一艘船。所以哪一艘才是那條著名的船呢?他說不好。
對于這個問題,作者說,要看拿這艘船來干什么。如果拿它當一件刑事案件的證據(jù),那么無疑,被重新組裝的船是有用的,因為它上面全是舊部件;對于喜歡收藏的人來說,被重新組裝的船也是有價值的。而對于所有權(quán)來說,被更換了幾乎所有部件的新船才是船主的,它才是那艘著名的船,盡管它已經(jīng)面目全非。
如何辨別船的屬性,作者說,如果我們說的不是船而是人呢?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身體的細胞不斷更新,舊的死去,新的誕生;我們的思想也在變,10歲時想的和20歲時想的會差很多。那么,現(xiàn)在的我們和20年前的我們還是同一個人嗎?
這個故事的答案,您也來想想看。
品質(zhì),更難得
荷蘭被占期間,有兩個人曾經(jīng)庇護過猶太人,使他們免受納粹迫害。只是,這兩個人的動機是不同的。
一個人這樣做是純粹自發(fā),她只要看見有人受苦受難,就想幫忙。就算有朋友為此勸她,說你只管給乞丐錢,也不管他們是不是拿去買毒品,這樣好嗎?她也不為所動。她認為,只要人們需要,她就該幫忙。
另一個人生性待人冷淡,她救猶太人,是因為她想到了猶太人的困境和她自己的義務,她只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對的。
這兩個人誰更道德呢?粗粗一看,我們肯定會認為第一個人更好些。但是,第一個人的做法有時候可能會導致不好的后果,就像上面說的,她給乞丐的錢,乞丐可能就去買毒品了,或者可能會助長乞丐不勞而獲的思想。此外,第一個人具有的好的品性可能是天生的,她這樣做是出自內(nèi)心;而第二個人天性對人冷淡,她做出這樣的事需要克服很多心理上的障礙,那么,她是不是比第一個人更難得呢?
沒有人受傷害嗎
一個女人出去玩,在海灘上碰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偶像。偶像就像女人想像中的一樣迷人。他跟女人說,自己最近很孤獨,所以想請女人晚上來陪他,而這一切不會有任何人知道。女人如果和偶像共度一夜,偶像會很高興,她也將達成夙愿,而遠在家里的女人的丈夫又不會知道,所以看起來,這一場艷遇中沒有人會受到傷害。真的是這樣嗎?
作者說,一般人都會想:丈夫不知道女人出軌,對女人的信任就不會改變,所以兩個人都不會受傷害。也就是說,在大家的意識里,只要沒有人受到傷害,錯誤的事可以做。但真的這樣做了,信任就被破壞了,信任被破壞,怎么可能不傷害到任何人呢?只不過被傷害的人不知道、看不見罷了。
相關(guān)閱讀